当前位置:首页> 早教儿歌 >如何训练节奏感

如何训练节奏感

2022-07-30 12:11:03

音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相信许多人都会回答是旋律。在音乐中,除了旋律外节奏也是组成音乐的最重要部分,而旋律又往往是人们最先感知到的。如果音乐中没有了旋律,只剩下节奏会怎样?看完下面的表演,我们就可听出其实就算没有旋律听起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真是佩服视频中这对父女的口速╮(╯▽╰)╭



在孩子的音乐启蒙中,节奏感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著名音乐家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在笔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就在于他有超乎常人的节奏感。而节奏感的形成总是从童年开始的。”

柴可夫斯基也曾在回忆录中写到:“我的父母使我从婴儿时期就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这是我走上音乐道路的起点。”

如何提高节奏感呢?


 在游戏中捕捉

角色扮演

在一段音乐中,家长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编舞“,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孩子玩起来,之后可以做些角色互换,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些动作,家长来模仿,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纠正,以此来判断孩子对节奏感的敏感度,同时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儿歌说唱

一些儿歌的节奏感很强,非常适合孩子学习。在教孩子学习儿歌的同时,家长可以配合拍手或者依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者在走路的过程中加入儿歌,可以很有效地强化孩子对节奏的认知,也能让孩子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对节奏感的感知产生更大的兴趣。


从生活中感受

自然界的声音

钟摆声、滴水声、汽车喇叭声、动物叫声....这些都是有节奏感的声音,让孩子关注身边的声音,去聆听模仿,将听到的节奏配合拍手或借助钢琴重现出来,或者将听到的节奏感觉编成喜欢的小曲子,都会对建立节奏感有很大的帮助。


语言

我们现在听到的音乐最初都来自于语言,在全世界这么多国家中,都可以听到各种语言的语速和律动都不一样,人们在带着情绪说话的同时,本身就自带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感。家人可以时常带有节奏的朗读一些词语、短句,找到不一样节奏读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并配合拍出节奏,让孩子模仿,使他们感觉节奏无处不在。

 


用肢体体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拍手,跟随节奏做动作,还可以通过跺脚、耸肩、摇晃、摆手、点头等各种形式来实现。

平常在家中播放音乐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动身体,上下挥动手臂。还可以多与孩子做一些“音乐节奏游戏”,如玩玩小木鱼、小铃档、小拨浪鼓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