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艺术范儿的公众号
小编说:
今天上午,福田艺培协会举办的“钢琴老师培训”第十二期如期开讲!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毛青南教授为钢琴老师开课培训,毛教授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灌输在教学中,激情澎湃、张弛有度地授课,干货很多。
课后,小编贴心地整理了毛教授的课堂分享,给没能来现场的童鞋共同分享,虽然不及现场课堂那么丰富生动,但细读也能很有收获。
【看完全文需3分45秒,很值得】
钢琴教学中的"三架马车"
毛 青 南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任何钢琴讲座都离不开的话题——"让琴童弹出感人的音乐来"。
最近在视频上看到中国芭蕾舞团应邀去美国演出,有一个节目叫"茉莉花"。所有的动作都是传统的芭蕾舞动作,,一个是代表中国音乐风格的"茉莉花",一个是代表中国古代风格的纸折扇。那个美呀,堪称一绝,轰动整个纽约!
今天,我也想在"弹出感人的音乐"话题中加入我个人的元素——"如何驾驭好钢琴教学中的三架马车"与大家分享。
我以前在多次讲座中提出过钢琴教学中的"六字经",即"声音,放松,协调"。今天,我又提出一个新的六字经——"想像,情绪,张力"三架马车。前六字经是理性的,技术性的教学观念的浓缩,需要勤学苦练;后六字经则是感性的,意念性的演奏修养,需要用脑驾驭。它们相辅相成,反复交融,就可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突破,让琴童弹出感人的音乐来。
什么是音乐的想象力?我们所明白的仅限于文学想象,诸如高山流水、听那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天空、海洋、森林、火车、大炮、乐队等来启发琴童的演奏。而我们恰恰忽略了用声音来刺激琴童的想象力!
举个例子,当你的母亲在门外叫你时,在没有看见妈妈的情况下,你的脑子里早已浮现出妈妈的音容笑貌了。而当你一见到妈妈,你的听觉早已充满了妈妈甜美的声音了!这才是真正理解了想象力!就是人对外界事物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综合反应能力。我们把它叫做"通感能力"。
今年六月,我们派出了六名选手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巴斯蒂安国际钢琴大赛全国总决赛。共有来自全国122名选手参加五级组比赛。所有选手只能在规定的小奏鸣曲集op36NO1第一乐章和舒曼的少年曲集中的"第一次损失"两首中选一首参赛。我的学生各选了一首。
"第一次损失"我无法从标题上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我选择了用声音去刺激学生的大脑,整首曲子简单平淡,我又在和弦部分强调较大的音量打破平淡,最后在总决赛中拿到了全国第一。
再看看小奏鸣曲OP36NO1,这是一首小儿科曲目,很多老师不屑一顾。其实不然,它麻雀虽小却肝胆俱全。老师们要学会解剖麻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郎朗、张昊辰、李云迪、陈萨都不约而同地弹过它。为什么?因为它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起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体会曲式结构带来的美感。
我在处理这首曲目时,釆用了逆向思维。我把曲目开头的f改为P。当一百多学生都用f开始,却出现一个从P开始的能不引起评委的注意吗?而且用P开始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后面的处理不同于一般而又新颖的效果,你说评委能不给高分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对人们的忠告。
在现场
毛教授为钢琴老师点拨
如何弹出感人的音乐来。
要让音乐演奏得好听,我认为必须做到让"意"附于"情",还要让"情"附于"心",更要让"心"附于"声"。这就是第二架马车的要点。
一谈到情绪可以说没有人不懂,无非是"喜怒哀乐"。错!"酸甜苦辣","红黄兰白"中都隐含着不能言说的情绪。十八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里亚斯多德就说过:"声音有尖鋭与顿重之分,也有颜色,气味之分。声音通过人的大脑转换成视觉,听觉,嗅觉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不管你怎么理解,关键在于把握好音乐中的兴奋和兴奋点,用心把音兴奋起来!兴奋是演奏者的一种心理状态,兴奋点则是演奏者故意要引起听众注意的一种信号的传达。
最能表现出兴奋和兴奋点的,是节拍点的鲜明和节奏点的鲜明。两者千万别混淆!
节拍点,是所规定的拍子按小节划分而产生的强弱感。节奏点,则是音符时値的长短组合而产生的强弱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调动节拍强弱,还是节奏强弱来产生兴奋情绪和兴奋点,这是我们钢琴老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兴奋点在音乐中可分为自然兴奋点和人工兴奋点两大类。比如音阶上行产生渐强感下行产生渐弱感,拍子的强弱感均属于自然兴奋点。而切分节奏,混合拍子以及常出现的强拍弱奏,弱拍强奏等均属于人工兴奋点。
只有把演奏者的兴奋情绪调动起来,才能让听众兴奋起来。只有在兴奋的基础上再突出兴奋点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
小奏鸣曲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起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体会曲式结构带来的美感。
其实前面讲的想象与情绪都取决于张力。它是丰富的想象与兴奋的情绪的原动力!不要把张力仅仅理解为渐强或渐弱,这只是张力的最初级的形态。它有着多种丰富多彩的形态。
1、音头;2、渐强渐弱;3、完全休止,半休止,逐渐悄失,嘠然而止;4、突慢突快,渐慢渐快;5、 音量对比,音色对比;6、协调的身体语言;7、弹性节奏(伸缩的时间差产生的一种心理期待)。
之所以有张力说的提出,来源于音乐连接中的倾向性。一种是旋律的倾向性,一种是和声的倾向性。
希望以上我个人的元素能对老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老师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的灵丹妙药恰恰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儿科的简单练习方法。比如音头,断奏分句抬臂,慢快慢的练习。只要坚持做下去必有良好的结果!。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引发人们对音乐进行深层思考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熟悉一首歌曲,名叫"两只老虎",但很少人知道它的来历。相传在法国古代流传这么一个童话,在老虎王国有一条法律规定不准近亲结婚,谁违反了就要挖掉一只眼睛或者砍掉一只耳朵。但有一对虎哥虎妹不信邪,又爱得太深,暗自结合了,结果被发现了。于是就出现了一对只有一个眼睛和一个耳朵的虎夫妻。于是就有人编写了一首儿歌:“两支老虎两支两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当这首儿歌传到中国,却被改编成北伐军战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音乐不变,却因为改变了文字内容而让音乐的情绪起了质的变化!请大家深思。
深圳是个创新、学习、有活力的城市、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坚守自己的领域不断学习、思考。毛教授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可行易懂的方式阐述对小奏鸣曲、包括任何一首作品怎样打动人.围绕想像一情绪一张力逐一讲解.我觉得新颖也实用、框架上有指导意义。 ——学员石葵
现代资讯发达、媒介丰富,什么好听的音乐能在深圳看到、听到,作为老师一定要多练习、多听、多思考。
——一名俄罗斯学员
感谢行业协会持续坚持、每位资深老师上次尹松老师、这次毛青南老师、下次姚练老师、他们把自己积累的几十年经验浓缩两小时,让我们了解到更好的教学理念和思路。"老师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户、里面的景色得我们自己找"
——学员莉莉
·END·
关注我们的人都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