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名师课堂观摩研讨暨第七届国际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学习体会
五月繁花似锦,五月的佛山因为“聚焦关键能力培养,构建新型教学关系”名师课堂观摩研讨暨第七届国际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聚集了小语界大咖们的到来,吸引了全国各地成千上成的小语同行而显得更加热闹。此次盛会聚焦六大专业热点:坚守语文学科本位,坚持学为中心导向,坚定学科融通整合,积极探索边界突破,着
广东佛山名师课堂观摩研讨暨第七届国际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千人会场
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此行,我们又看到了诗意语文创始人王菘舟、习作教学新生代名师代表何捷、管建刚、蒋军晶,文学大咖梁晓声、苏童等,这是又一次文化的盛宴,这以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次与大师们对话,都有带来心灵的震憾,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做老师内涵要有深度:
纵观这些名家大咖们,哪一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是有丰厚的底蕴,王菘舟,由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杭州师范大学的语文教授,我们只看到了他的成就,这其中深造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赵志祥老顽童,为了讲好《童谣童趣》,他阅读了十几万字的相关材料,查阅了近百首与新年相关的儿歌……赵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幽默大气,教学艺术运用的游刃有余,呈现了“语文很好玩”的高效课堂,完全是因为背后下的苦功,让自己有深度,有内涵。俗语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没有深度的内涵,怎么能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做老师思想要有高度:
每次听王菘舟老师的课,都被他那节奏明快、诗意盎然、立意高
王菘舟老师讲《记承天寺夜游》品味“空明”意境,感悟“闲人”意蕴
上的课堂所震憾《记承天寺夜游》,王老师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品味出“空明”意境,感悟“闲人”意蕴。又能过补充“乌台诗案”这段历史背景,理解对闲人的苏轼那份看似闲散,实则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理解的淋漓尽致,大家读懂了苏轼,也读懂了王老师,他用渊博的学识折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从王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只有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文本才能有高度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引导学生走向更高远处。
做老师语言要幽默: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幽默机智”占大多数。在幽默的氛围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快乐。幽默的人,每个人都喜欢,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做一个幽默的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尤为重要。赵志祥老师,整节课用了大量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扬、启发、甚至是忽悠学生,一个幽默风趣的老顽童,领着一群天真活沷的小孩子在享受一节快乐的语文课。这样的课,别说是学生,就是听课教师也都感觉到了享受,这样的课,还用担心学生不喜欢?教学效果不好吗?所以,老师一定要具在幽默的机智。当然这种机智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老师在平日的语言积淀与知识的丰富,才能面对学生做出机智即时的反应。想想自己的课堂,经常一节课绷着脸,有时还会因为某些学生的顽皮而言辞不当。总是埋怨学生的不听课、分神,没有认真分析一下,学生分神不听课的原因,是不是教师讲得太无聊?语言太没有感染力?所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语言的幽默与感染力,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做老师态度要严谨: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年过七十,不辞旅途劳顿来到会场。一个简单的布包里,掏出一块毛巾,说是在冷气的环境中,可以当围巾挡住因为劳损而怕凉的脖子,在热的环境中,可以擦汗,因为纸巾,太浪费。讲着讲着,他又从包里掏出一瓶喝剩下的半瓶水,说是不用打开浪费大会准备的矿泉水。一位身加数多荣誉,年过七旬的老人,仍旧保持着如何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难道这种朴素的品质,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传承下来,言传身教给学生的吗?最让我们崇敬的是他眼前桌子上放的厚厚一摞小学语文课本。为了这次的讲座,他把小学语文教材通读了一遍,然后有的放矢地讲起了“文内文与文外文的关系”。我从梁老身上看到了一种严谨,一种科学的态度。由此我想到自己,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
德高望众的梁老用严谨的态度折服在场所有观众
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现有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有效时间,组织教学。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每位师者学习和拥有。
在几天的学习与享受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语文素养序列如何科学达成?文化传承如何与西方文化交融?如何精准地把握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如何实现语文效益的最大化?这些及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的深入研究与重新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只有努力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内练碁心,外修其功,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边歌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