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是唐诗300首当中占据分量比较大的一种诗歌内容形式。我们对于其中的一些送别诗都很熟悉。比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比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都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在唐诗300首当中都有收录。
不过相对他们二人的这种离别古诗,有的诗人他的名气没有这么大,诗篇也并不像他们的诗作流传度那么广,但是却能以平和取胜,堪称唐诗300首当中比较冷门的送别古诗。且看: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这首古诗就是《送魏万之京》。这首古诗当中,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而送别的这个人就叫魏万。他们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比较大,是一对忘年交。但是李颀对这位后辈非常看好。所以在离别诗当中可谓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写出了一个长辈对于晚辈的期待,也写出了诗人那种平和的心态。虽然是简简单单的离别嘱托,但是在后世当中无人能够写得出来。
这是一首律诗,前两句“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写的是诗人所想象到的独自入京的晚辈之后可能会遇到的景色。包括他会身为一个游子而唱离歌,包括需要赶路渡河等等,写出了友人的孤独,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祝福。而且这首古诗也点出了当时的节气,已经是深秋时分,天气已经比较的寒冷。
后面的两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是写的诗人所想象的,朋友一个人独自赴京内心的所思所想。他把那种鸿雁的鸣叫,还有云山各种的景色糅合到一起,来模拟对方的心情,加深了对于离别之情的惜别表达。同时,诗句当中也隐含了对于友人前途茫茫,需要孤身一人远征的惜别之情。诗人的情真意切,可见一斑。
就下来的就是诗人想象的是长安的一种景色,“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现在朋友要从洛阳去长安,中间要经过潼关经过函谷关,而现在已经是秋天的时候,所以秋风扫落叶,天气越来越寒冷,后面的一句和李白的“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异曲同工,指代的长安城的一道风景。
最后两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其实就是一个是作为长辈对于晚辈的一种教导,一种嘱托。长安之地,虽然是京城,虽然是花花世界。但是你还年轻,不应该放纵享乐,而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这首古诗,其实从头到尾并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第一联诗人写的是想象的有人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场景;第二联,表达的是诗人以自己来想象的友人的心情;第三联,写出了气候寒冷,写出了长安城的风景线;第四联,写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教导。
这首古诗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语句也很平和,流传不算很广,可以说是唐诗300首当中比较冷门的一首送别诗了。不过这首古诗练字是很有特点的。把叙事,写景和抒情完全的融合到一起。而且“昨夜微霜初渡河”、“关城树色催寒近”能够触景生情,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1000多年前长辈都这样教导晚辈。在1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会听到这样的话。这里面有长辈对晚辈的期望,有长辈对于晚辈的一种嘱托,当真是意境悠长,情真意切,代代相传。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