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早教儿歌 >聪明妈妈如何教幼儿数数?

聪明妈妈如何教幼儿数数?

2022-07-14 12:40:04


教宝宝学数数,并不像表面那么容易,多数爸爸妈妈会认为,孩子能将数字从1数到10就是会数数了,事实上,背数字很简单,难的却是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如果你的孩子只是会背数字,那么尝试测试一下:在宝宝面前放上一定数量的物体,让他依次数出来,看看宝宝是否能数数。如果不能,说明宝宝对数的概念不理解。

经常听到年轻的父母抱怨说孩子对一些兴趣班或特长班报名不久就不感兴趣。年轻的爸爸妈妈说,宝宝经常开始很喜欢这些学习班,但报名学习过不了多久就会兴趣索然。其实,这种“兴趣高涨迅即转变为兴趣索然”的现象已是幼儿教育中的普遍化现象之一。


孩子特长学习“兴趣高涨迅即转变为兴趣索然”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内在愿望、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加选择地让孩子参加过多的特长学习班,导致孩子心生厌烦所致;另一方面则说明,许多家长在兴趣学习培养方面经验不足,缺乏有效教育方法。


显然,当家长发现到孩子在某方面有特长之时,同时孩子对此并没有极端的排斥之时(注意,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特长学习的长效兴趣的确值得关注与重视。


以下三种方法是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特长学习的经验总结,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借鉴探讨一下:

1、成就满足法

对于如何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特长学习热情,比较有效的一招是成就满足法。这种成就满足并非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让孩子去频繁参加比赛,而是指通过有目的的日常家庭或小圈子的比,让孩子特长学习的成效得到有效的体现,满足孩子的特长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活和保持孩子的特长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希望自己的学习成就得到表现和承认不仅限于我们成年人,幼年的孩子天性里也具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满足与表现需求。有效利用这种成就满足需求,对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特长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有的家长经常会组织一些家庭成员和正在进行特长学习的孩子进行特长项目比赛,有意识地在此类才艺比赛的过程中凸现孩子才艺特长的优势、满足孩子特长学习带来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的激活。


比如,对于学围棋的孩子,家长可以经常与其对弈,在并不轻松的状态下让孩子经常获得比赛的胜利,鼓励孩子通过不断努力提升与不同家庭成员对弈的水平,让孩子逐步体会到学棋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激发并保持孩子学棋的兴趣与积极性。


2、情景刺激法

当孩子表现出明显排斥特长学习的情绪之时,家长可以以错位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此时,家长们绝对不能强迫孩子继续去学习他已明显排斥的特长学习,家长们可以暂时冻结孩子的特长学习。


但是,在孩子特长学习暂时冻结期间,家长们可以经常利用在孩子面前说

我儿子今年三岁,拥有较强的感性记忆能力,性子比较倔强,凡是大人说不能做的,他偏要试试,攻击性很强。这段时间在幼儿园老师要他们数数。他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可以从1“数”到20、背出几张幼儿光盘上的英文单词、唱许多歌,大街上的广告牌告诉他一次他就能记住。要说数数,他其实是在背诵,他只是记住了每个数字符号的形状,根本不能把数字和实物联系起来。教他的时候他也表现得极为反感。能否请有关专业人士指导一下,也恳请有经验的朋友多多分享,本人不胜感激!


我感觉你的孩子不是一个单纯数数的问题,倔强没错,大人说不能做的偏要试一试,攻击性很强就不对了,这样你怎么教他?你说的教他的时候他极为反感,你还是要找一下孩子成长中的那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不是太娇纵了,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至于数数的问题,重要的是寓教于乐,吃水果的时候,让他给家人分,多少个人,多少个水果,一人一个,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一起学习了,孩子的教育不要急于求成,最重要的是坚持,你切记住不要烦躁,慢慢来,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会了你教给他的一切,这时候的成就感足以抵消你付出的辛苦,让你收获喜悦!

建议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原则来帮助孩子发展数的能力。

(1) 由近及远原则:就是从儿童身边的东西入手,比如,关于自己的数认知:“你有几只手、几只脚? 你有几只耳朵?数数一只手有几根手指?谁的衣服上的纽扣多?谁衣服上的口袋多? 你几岁了?……”然后逐渐延伸到孩子身外的内容:“我们家里有几个人?桌上应该放几只碗?数数这里有几个玩具?来,用3块积木搭座桥吧!这里有多少辆汽车啊?”……

(2) 由少到多原则:就是先有1,再有2,然后依次增加。不要急着跟人家的孩子比:“看,人家都能数到100勒,而你却还数不清10。”像前面写到的那样,很多的时候,能说出100的孩子,并不一定真的理解什么是100,甚至可能连3都不理解。相信孩子,只要他能学会1,2,3的意义,那他也就能懂得更多。

在帮助孩子学数数时,摆放的东西最初要整齐,比如,排成一队,而且间距要大一点,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在数的时候,嘴慢动作快,间距大一点利于他的“口头停顿”。随着孩子的熟练,可以缩短间距,并打破摆放东西的固定位置。也就是让孩子在学数数的同时,逐渐发现、理解计数的奥秘:与间距无关、与排列方式无关。

(3) 由具体到抽象原则:就是先拿到具体得有意义的东西让孩子学习,如玩具、手指、水果等,然后可换成图片,图片上也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先是具体物体的图片,然后变成“点”、“线”等抽象图形。

(4) 相信父母按照以上的原则,定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数数的方法,毕竟你们是最熟悉孩子的。

由于数数可能是每个家庭对宝宝进行的最早以及最普遍的数学教育了。因此在数数中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

1、手指数数。把宝宝的双手摊开,握住1根手指,说“1”;握住两根手指说“2”;握住三根说“3”,随时重复。一开始就把范围限定在1-3几个数字里,每月往上增加1个数字即可。手指是宝宝自己的,因此当下一次家长把他的手指拿起来再数数的时候,就容易唤醒上一次数数的记忆,反复多次后宝宝就能从心里背诵1,2,3了。

2、水果、饼干数数。充分利用宝宝爱吃的水果、饼干进行数数练习。同样限制在3之内。如拿出1个桔子,重复说“1”,拿出两个重复说“2”,拿出3个重复说“3”。还可以把3分成2和1,让宝宝选择其中一份,促进他对数量的思考和认知。

3、儿歌、童谣学数数。儿歌和童谣中有很多带有数字的歌曲,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门前大桥下走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等。儿歌童谣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家长还可以引导宝宝一边唱歌一边打着拍子,加深记忆。通过儿歌学习数数,在加深了对数字的印象之外,还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并能增强节奏感,真可谓一举三得。

4、运动数数。上楼梯时,我们可以上一级数1个数,一直到10,再重新从1开始;拍塑料球或者气球时,从1-10反复数数。孩子如果能够跟上就一起数(其实是背诵),如果不能跟上家长也要坚持数下去,争取做到宝宝们对这几个数字耳熟能详。

教宝宝数数需要很好的耐心,因为宝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这个技能。家长切莫操之过急,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应给与宝宝足够的时间和鼓励,耐心等待宝宝破茧成蝶。

版权申明: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