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早教儿歌 >最美儿歌时

最美儿歌时

2022-07-06 09:48:33


最美儿歌时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那时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偶尔看上一场电影,几乎成了我童年文化生活的全部。读到完小,我学会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接班人》……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至今让我温馨如昨。

妈妈,我们山上人叫娭毑。都说娭毑在,家就在。娭毑大字不识,却是产生儿歌的源泉。更早些的时候,我听到的歌,就是娭毑哄弟弟睡觉时哼唱的摇篮曲。“啊…喂…啊…喂,我崽要困着喂…啊,啊…喂…啊…喂,我崽要困着喂…啊”,那空灵的歌声渲染出乡间闲逸、静谧的意境,让弟弟停止哭闹,安然入睡。

童年是天真的。“红线鸡,尾巴拖,三岁儿童唱好歌。不是爹娘告诉我,自己聪明绕来歌。”学龄前的弟弟,开始学唱娭毑教的这首正儿八经的儿歌。

童年是精灵的。“磨麦、请客,客不来,自家吃,吃不了,打发狗,狗又争,猫又争,一芒槌,戳下坑。”娭毑在逗弟弟乐子的时候,拉着弟弟的小手,做着磨麦拉磨的姿势,常常逗得弟弟咯咯笑个不停。

童年是快乐的。“花鸟崽,脚勤弹,弹过河,打铜锣,铜锣破,老牛担水走我床头过。猪銜柴、狗烧火,猫儿打米笑煞我。”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到鸟、牛、猪、狗、猫活泼的魅力。

童年是梦幻的。“麻雀鸟崽伴伴飞,飞到南山拣苦槠,苦槠苦,换猪肚,猪肚甜,换油盐,油盐咸,换菜篮,菜篮漏,换官豆,官豆壳,换牛角,牛角尖,抛上天,天又高,换把刀,刀又快,换根带,带又长,换隻羊,羊又走,换隻狗,狗又吠,换块地…”想象力有多么丰富,就能往下继续接力。

童年是美好的。“大月光,细月光,梭椤树下好装香。公一拜,婆一拜,拜到明年好世界。世界好,讨大嫂,大嫂会管家,细嫂会绣花,日里绣个茶花朵,夜里绣个牡丹花。”在夏天月色迷人的夜晚,一家人一边享月,一边轻唱,让人感到洒脱自然,韵味绵长。

儿时的我是听着娭毑的儿歌长大的。我想,当我睡在摇篮里、投入母亲怀抱里、撒野玩乐的兴奋里,娭毑也是同样为我歌唱,同样教我学唱的。离开故乡后,那些悦耳动听的歌谣早已渐行渐远。近些年来,退休赋闲的我,每当清明、冬至的时节,我便来到北屏山上,走近娭毑的墓地,倾听娭毑的低吟浅唱,仿佛投入了故乡母亲的温暖怀抱,找回了丢失已久的快乐童年。

2010年我根据民谣整理创作了一首儿歌:“家里栽了几棵竹,当得过年一篮肉,屋后种有满园竹,胜过外婆亲母舅。近卖竹,涂家埠,远卖竹,下芜湖。上年出笋好做菜,下年卖竹好做屋,竹青竹黃编不完,蓑衣斗笠笋壳做,根根桂竹都是宝,代代子孙可享福。”听着欢快的音乐,随着甜美的童声,我又陶醉在那《桂竹谣》的歌声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