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的形成总是从童年开始的。
家长们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节奏感的训练,方法如下:
1、从生活中感受
语言: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语言,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本身就会融入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父母可以有节奏地朗读一些词语、短句,并配合拍出节奏,让孩子模仿,这样一来,不仅能让他体验节奏感,还能提升语言能力。
自然界声音:滴水声、汽车喇叭声、动物叫声……这些都是很有节奏感的声音,让孩子去聆听和模仿,同时如果能配合拍打的动作或者借助乐器来再现声音,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在游戏中捕捉
儿歌说唱:儿歌的节奏感很强,也适合小朋友们学习。在教孩子学习儿歌的同时,家长可以配合拍手或者依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可以很有效地强化孩子对节奏的认知,也能让孩子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对节奏感的感知产生更大的兴趣。
角色扮演:做惯了“高高在上”的家长,不妨跟宝宝换个角色,让宝宝当“老师”,跟随音乐“编舞”,或者用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要求家长模仿,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纠正,以此来判断孩子对节奏感的敏感度,同时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3、用肢体去体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拍手,跟随节奏做动作,还可以通过跺脚、耸肩、摇晃、摆手、点头等各种形式来实现。
平常在家中播放音乐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动身体,上下挥动手臂。还可以多与孩子做一些“音乐节奏游戏”,如玩玩小木鱼、小铃档、小拨浪鼓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从小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能够帮助他感受音乐艺术中的情绪,对今后的音乐学习也将大有裨益。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德艺舞蹈
带你走向舞蹈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