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你的心愿实现了吗?拜月光、制灯笼、吮石螺、烧番塔……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三水的传统中秋习俗似乎已渐渐被人淡忘。但只要全家老少心连心,便可千里共婵娟,共享中秋团圆之乐。
柚子、芋头、羚角、柿子、香蕉、白榄……当然,少不了月饼。每年中秋,很多保留传统习惯的三水老街坊就开始忙活中秋拜月光的食品了。
拜月光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以前即便是穷苦人家,也会买很硬的廉价月饼来拜。除了月饼,水果也必不可少的,柚子外形如月,果实如梳,既有人月团圆之意,又有多子多女的意头。菱角则代表出头露角,柿子则谐音赐子,白榄也寓揽子……
当中秋节皓月当空,在阳台架起茶几,摆上月饼、水果和“月光姨”画像,焚香烧烛,拜完月光后,再将画像烧掉,“月光姨”会将人们的愿望带给月亮,保佑平安幸福。拜月仪式结束后,全家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以前只有拜完月光后才能吃月饼,小孩子都等着这一刻。
对于许多三水人来说,柚子不仅是应节食品,还有别的用途。在不少大孩子的记忆中,儿时中秋都玩过柚子灯笼,不少还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拜完月光后,孩子们喜欢将柚子拿到大人面前,将柚子去皮,再用小铁丝把皮串起来,搭上一根长树枝,柚子里上一根小蜡烛,柚子灯笼就做好了。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灯笼和其他小朋友走街穿巷,逛公园,看月亮。在蜡烛烧完后,有的小朋友将铁丝一拆,戴到头上,柚子皮立马又成一顶“野战头盔”。
如今,各种灯笼早已上市,塑料的、纸的,灯泡也代替了蜡烛,有的甚至还能发出音乐声。但对于有着那段记忆的三水人来说,就算市场上的灯笼制作得再精美,也比不上自己儿时DIY的柚子灯笼。
除了拜月光和制作柚子灯笼外,吮石螺也是三水的一个传统应节习俗,石螺也曾是街坊们家过中秋的必备食品。中秋当晚,炒好的石螺在拜完月光后,会被送到家人手上,按传统,每人都要吮一下,寓意明目,求得聪明之意。
吮石螺的习俗源于古代一个穷秀才,因没钱买肉过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来煮,边赏月边吃。有人问他为何吃田螺,秀才随口答道:“田螺俗称攀桂,今晚月圆不正好到广寒宫折桂枝么?”后来秀才中举,于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为风俗。
三水有两个中秋节目现在已快被人们遗忘了——宰牛和烧番塔。以前三水一些村每逢八月十四日晚都必定宰牛,因为在中秋节这天,许多家庭的大餐都喜欢用牛肉煲藕汤这味菜。
近年来,南海一些镇街复办了“烧番塔”民俗,其实旧时三水也有此风俗。每到中秋晚上,村民们会在开阔的空地上用砖头瓦片垒起一座两三米高、上身遍留通孔的空心塔,然后往塔内堆干草燃烧,当熊熊大火烧起时再用竹竿撩动,无数火星就会从通孔往外飞蹿,发出阵阵声响。围观者看到这一奇景,都会惊呼,节日的气氛就这样出来了!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儿歌所传唱的自制月饼的场景,如今在许多三水市民家里重现,一股“DIY月饼”风潮正在年轻人之间兴起。喜欢DIY月饼的人多数是出于爱好或者健康考虑,也会将制作好的成品赠送亲友。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送自己DIY 的月饼,礼轻情义重”。自制月饼除了能让身边人吃得更健康,也使中秋佳节回归到传统民俗中来,通过分享品尝,拉近亲戚友邻的关系。
过去,许多三水市民为了不影响与家人团圆,选择留在家里过节而放弃外出,但近两年,中秋假期一家老小集体出游,到一个风景如画、明月当空的地方游玩成为不少三水市民过中秋的团圆方式。而在网上,家庭成员在微信群里互相问候、收发红包,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团圆形式。
作为三水中秋节传统民俗的重要部分,扎灯笼、逛灯会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如今虽然手扎灯笼越来越少见,但灯笼并未在三水市民的中秋节日中缺席。中秋将至,走在街上不时能看见各式各样的应节灯笼。提着灯笼的人只要按下电源开关,这些灯笼就会传出音乐声,灯光闪闪,特别受小朋友欢迎,音乐电动灯笼虽已流行多年,但其中的“复古款”灯笼始终受到孩子们欢迎。
讲述记忆中的中秋故事
又到中秋时,抬头仰望那轮见证了历史沧桑却不失皎洁本色的明月,儿时关于中秋的记忆不禁浮上心头。独属于这个节日的小小月饼,深深烙刻进不同年代的人群中秋记忆里:甜蜜、苦涩、伤感、幸福……
家住文峰西路的李老太太出生于50年代,她的童年正赶上物资匮乏的时代。她说,那时家里有点钱都买了生活必需品,月饼对于他们家来说就是奢侈品。“那个年代的月饼是个稀罕物,不像现在似的能吃个够。”李老太太说,每年中秋家里会买一包月饼,打开最外面的红纸包,里面只有两个月饼,全家人围着两个切开的月饼,一人分一块,吃着格外香甜。
沙头社区的王士林出生于1973年,相比现在的中秋节,他更加怀念小时候的。王士林说,那个时候的八月十五总是很热闹,吃完团圆饭的孩子们都齐聚街头,每人都会跑到月亮底下“拜月亮”,手上还会捧着一个“月”对着月亮唱:“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孩子们在街上玩够了会各自回到自己家,把这个“月”切开全家人分着吃。
家住时代城的陈晓敏是80后,回忆起小时候的中秋节,她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团圆了。陈晓敏出生的年代每家都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所以只有到了过年过节孩子们全都聚到奶奶家时,才能感受到大家庭的热闹。八月十五这天,所有的亲戚聚到奶奶家,老人会做一大桌子菜。吃完饭,她就和表兄弟姐妹们外出玩耍。
对于00后黄旭源来说,中秋节似乎与别的节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意味着又一个假期的到来。像黄旭源这样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孩子,吃惯了各种美味,传统的月饼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不仅月饼的产量越来越高,就连月饼的品种和口味也是花样百出。当被问到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时,黄旭源表示并不太清楚,“只知道中秋应该是团圆的日子,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无论是传统的过节方式,还是新式过节法,都没有抛弃中秋佳节的原本意义:家人团聚!今天,让我们打包好行李,带上我们的孝心,踏上回家的路,在路的那一头,有我们最爱的父母亲,他们正在用最热切的眼神,期盼儿女的归来。陪伴家人,就是最好的过节方式,没有之一!
三水发布综合整理,部分资料来自佛山日报·今日三水。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登陆三水新闻网或下载“大美三水”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