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早教儿歌 >奥尔夫:如何在家为孩子提供一个音乐环境?MamaGo 线上课堂第九期

奥尔夫:如何在家为孩子提供一个音乐环境?MamaGo 线上课堂第九期

2022-08-18 11:59:47



今天的奥尔夫音乐讲座Go姐收获的不仅是干货,更是为孩子在家营造音乐环境的信心。虽然一直在带孩子上音乐亲子班,但回家之后往往忘记了一大半,所以上了这么久课感觉孩子也收获颇微。海波老师今天不仅演示给了我们很多实际有用的手指谣、儿谣的游戏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可在家游戏的资源,最最重要的是,传授给了我们奥尔夫改编歌谣的方法,学会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只要看到合适的童谣、诗词、绕口令等等,都可以随手设计改编了和孩子一起来玩儿!瞬间感觉不再两手空空,无从下爪了。


下面,就将今天的干货整理出来,供没能参加讲座的妈妈们一起学习!






大家好,我是张海波。孩子们和家长们都称呼我海波老师,之前,Go姐已经把我的简历给大家发过去了,我就不再多作自我介绍。


可能各位家长很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心理、生理以及开发大脑智力的重要性,所以今天就不再主讲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一下如何为孩子创设家庭音乐环境中的一部分内容,重点讲讲童谣和节奏感。



1
为什么要在家给孩子营造音乐环境

有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选择了音乐亲子班,来弥补家庭音乐环境上的不足,因为有很多妈妈爸爸跟我说,害怕自己是天生的五音不全,有的人觉得是自己的家庭音乐环境跟不上,所以有很多家长选择了外面的一些音乐亲子班。但是,一般来说亲子课程一周只有一次,这个对孩子来说是远远是不够的。而且孩子实际上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和我们在一起的,所以能为孩子创设家庭音乐的环境,非常重要


因为在家庭里面家长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可以控制的时间,来陪孩子做各种音乐游戏。如果每天都能给孩子提供这种游戏性的、可以重复的、有着充足的时间、可以去玩的音乐环境,那么孩子的能力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音乐的发展,其实类似语言的发展,他需要一个环境,一个重复的环境,大量的环境。

2
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首先,我们一般在家庭里给孩子营造的音乐环境有三种组成:

1.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实际上是家庭里面用的最多的音乐,把它称之为背景音乐,实际上指的是,可能孩子是在一边玩儿,家长在一边放音乐;也可能孩子是在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家长在放些音乐。


放这些音乐的优点就是能给孩子建筑一个听觉的金字塔,他能听到很多首、不同的、各个风格的音乐。当然,背景音乐也有它的不足的部分。因为我们知道,背景音乐大部分都是孩子在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在给他放音乐。这就会出现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来进入到这个音乐中间。所以它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能够给孩子有多种音乐的风格可以听的这么一个环境,但是没有办法达到让孩子去真正地能够把这个音乐的感觉听进去的环境


2.课程音乐


课程音乐呢,其实主要指的是我们带着孩子在亲子课堂上玩过的音乐游戏。因为一般在音乐课堂上的这些音乐和游戏都是有一定的目标性的,是老师经过选择,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设计并操作的一些游戏。那么在课后的时候我们来放这些音乐,能够让孩子回忆起他在课堂上所玩到的那些动作、音乐、感觉。这个情况下,孩子基本上就会有一部分的专注力能够在回忆,并且可能在家里会展现出她在课堂上玩儿的这些音乐。但是在家里玩课程音乐也确实有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妈妈会说,回来我就忘了老师玩儿的是什么了?即使有音乐,我可能想到的还不如孩子多。


3.家庭参与性音乐游戏


这种家庭参与性音乐游戏的重要的词汇在两点,一个是参与,一个是音乐。主要指的是有一些音乐的小游戏可能是课堂上老师带着玩儿过的,可能是姥姥姥爷爷爷爷奶奶小的时候玩过的,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小的时候玩过的这些游戏。它有一定的音乐的目标在里面,这些目标作为我们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老师来讲肯定不是那么明显,那么清楚,但是它确实是一种音乐性的游戏。那么参与性就是说,可以爸爸或者妈妈和孩子一起玩。

家庭参与性音乐游戏的这种参与性,首先它的好处是能够调动亲子关系,有一块儿玩儿的一段时间;第二呢,就是会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还锻炼了孩子的音乐感觉。


我们所说的第三点家庭参与性音乐游戏,也是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的一个主体的部分。其中这个参与性音乐游戏有几种组成,一种是童谣,一种是动作,一种是乐器,还有一种是道具。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利用童谣的音乐功能来锻炼孩子的节奏感。


3
如何利用常见的童谣来锻炼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童谣的分类,我把它分得比较细致,那童谣分成手指谣、儿歌、古诗词,还有绕口令。它可以是有旋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旋律的;可以是中文的,也可以是英文的。




那么,童谣的音乐功能刚才跟家长们已经分享过了,可能我们没有想到,原来童谣中还有这么多的音乐功能啊!实际上,我们玩儿的这些儿谣,基本上都有一定音乐功能。


我们来看一下,有些是有音乐性的,音乐性会出现在节奏、节拍、音准、速度、乐句;有一定的社会性,表现为有的需要互相合作,有的可以帮助认知、创造想象、肢体发展。还有一定的游戏性,比如有表情、表演和戏剧在里面。所以童谣的这部分音乐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那在玩童谣游戏的时候呢,这种音乐性我们在家庭里主要是包括两点:一种就是它的稳定的拍率感,第二就是声音和表情的歌唱性。稳定的拍率感是音乐的节拍,就是让孩子感受这种节拍,和正确表现这种音乐的节拍。


什么是音乐的节拍呢?我通常跟我的孩子是这么解释的:音乐的节拍就像是我们的心跳,他必须要很稳定,相隔的时间是一样的,不能一会儿跳得快一会跳得慢,所以它也叫稳定拍。


在玩儿游戏的时候,我通常也会对学生们说,现在我们来拍音乐的心跳,请你一定要让你的音乐很健康。感受和体验这种稳定的节拍是培养孩子节奏感的一个重要的准备,因为稳定的节拍是构成节奏的基础,音乐的基础实际上就是稳定的拍率感。


4
童谣实操经验分享

童谣的游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的游戏,一种是合作的游戏。这个实际上比较好理解。自主游戏就是孩子可以自己玩儿的游戏,妈妈跟他玩的时候,也是不需要妈妈的帮助自己去玩儿的。合作游戏就是必须妈妈和宝宝,或者更多的家庭成员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儿谣: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p0pzeUD1mU/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我们来看上面这个图片。因为刚开始来玩这个游戏,所以给大家说得细致一些。你们看这上面有箭头,那这个箭头那就表示是这个儿谣的一个稳定拍。


我们可以拿出我们的手,一边读一边来按照这个箭头来拍一下稳定拍。你会发现有的两个字有一个箭头,有的一个字有一个箭头,实际上这个如果概括出来就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一个速度。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跟家长说,就是当你在带着孩子准备玩儿这个游戏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是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准备的,那么你一定要事先把它排熟了,你的速度、你的节拍必须要很稳才可以,才能把这种稳定的拍率感、速度感带给孩子。


这个儿谣是属于呵痒游戏,就是挠痒痒的游戏。


挠痒痒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玩儿的,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宝宝,它的游戏的形式是合作的,也就是互助游戏,需要妈妈和孩子来共同来完成。


请宝宝摊开他的左手或者右手的手掌,妈妈一手握着宝宝的手背,一只手用食指在宝宝手心里按着节拍,轻轻地点或者是挠。速度呢,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在这里呢,速度指的是均衡的匀速的速度。速度不能够开始慢后来越变越快了。


在“小鸡小鸡叽叽叽,一点一点吃米米”,这两句话的时候,是按着节拍来点击宝宝的手心,第三句话就是“小鸡小鸡快快跑”的时候,要按着节拍,从宝宝的手心顺着手臂轻轻往上点。在儿谣的第四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就是“爬到他的鸡窝里”的“里”字的时候,正好走到宝宝的咯吱窝里去,然后妈妈就开始咯吱咯吱宝宝!


挠痒痒的游戏不仅有这种身体上的碰触、抚触,还有音乐的节拍,同时在孩子的情商方面,会让他有期待感。和孩子玩儿多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快要到咯吱那里的时候,他就会特别期待地看着你,还会很兴奋。有的时候可能你还没有去做这个动作,他马上就躲开了。这里面还有一个音乐的记忆力在里面。


海波老师读童谣的语音非常精彩,但由于上传语音数量的限制无法在这里展示,想听童谣朗读的妈妈可以复制土豆网的链接地址 http://www.tudou.com/home/zhyan627/?qq-pf-to=pcqq.c2c 至网页浏览器中查看。


那挠痒痒游戏有很多,再跟大家说一个比较相似的游戏,叫做“五只小猫”,在“五只小猫”里增加了一个五个手指的按摩活动。



五只小猫我依然是在上面给大家做了节拍的标记符号,我们可以先在心里做一下练习,可以用手轻轻地来打拍子。


在这个儿谣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节奏,就是“喵”的时候,你发现有两个箭头用了一个字,那其实在音乐里是个二分音符,所以两个拍一定要打稳。


那么,这个游戏怎么玩儿呢?首先,跟“小鸡小鸡叽叽叽”呢开始是一样的,因为它也是一个挠痒痒游戏:让宝宝摊开他的左手或者右手的手掌,妈妈一手握着宝宝的手背,然后用手指在宝宝的手心里轻轻地点。


这里我还是会强调一下,一定按照这个节拍来点,速度要稳。然后来说:五只“小猫爱睡觉,呼噜呼噜醒不了”,在唱的“喵”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五个“喵”的叫声,这代表着孩子的五个手指头。从第一个“喵”开始可以从他的大拇指,也可以从他的小指从指根一直轻轻地捋到指尖。


然后,第二个“喵”从第二个手指开始,到第三根手指、第四个手指依次下来。在最后一句话“快快醒来吧小懒猫”的时候,就是按着节拍,用手指从他的手掌,然后一直点到他的胳肢窝里面。小懒猫的“猫”字的时候开始咯吱咯吱他。


刚才讲到了声音和表情的歌唱性。这个声音也是具有表情的,它可以高可以低,可以粗可以细,可以模仿各种声音。表情呢,一个是声音的表情,另一个是面部的表情,你只要把这些表现出来,放到你孩子念儿谣的这种过程当中去,那么这个儿谣就出现了旋律的感觉。

比如,有一种念儿谣的方式是这样的:


(老师很平稳地念了一遍《五只小猫》的童谣,声音没有起伏和变化)。


这种声音,它的节拍也是很稳定的,但是你感觉它的声音没有旋律性。如果换一种有高有低的呢?

那么,如果你的声音里有了表情,旋律性、歌唱性的感觉就让孩子感受到了。


再看看《小熊》,也是挠痒痒游戏,我们依然是按着节拍来做一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7Kn9IxqXmg/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在这里我要提一个新的要求,就是你在念的时候,你的身体轻轻地摆动一下,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具有音乐性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拍子,只是我们长大后长久不去用的话,会显得有点呆滞。所以你要慢慢地调动起身体的感觉,一边念一边摇,这种节拍感会体现得更好一点


“小熊小熊圆圆脸。你一步一步爬上坡。叽里咕噜滚下来滚。滚到一个山窝窝。”


这个游戏也是一个挠痒痒游戏,但是他更增加了一个高度。我们刚才那是从手到肩膀,现在从手走过他肩膀达到头部。准备工作还是把宝宝的小手展开,在他的手心挠一挠或者吹一口气,让他感觉到快要开始了。然后在他手心里轻轻地点。

然后从他的手心向上面走,按着节拍。“一步一步爬上坡”,在这四拍里,就是第二句只有四个拍子里,要爬得更快一点,爬到他的头顶上去!第一步就是到手腕,第二步到手肘,第三步到肩膀,第四步到头顶,正好是爬上坡。然后“叽里咕噜滚下来”就从他的头顶向下走来。这时候你的速度是稳定的,但是走的步子要稍微小一点儿,从头顶一直往下走,走过肩膀在“山窝窝”的时候,进到他的胳肢窝咯吱他。


刚才我们说那是呵痒类的游戏,下面跟大家说几个关于认识五官的游戏。有英文版的也有中文版。可能有些家长知道这个游戏。


中文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FV5AGdXD3c/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这个对于小宝宝来说呢,可以做成一个按摩的游戏。宝宝很小仰面躺在床上,两只眼睛看上方的时候,用按摩的手法一边唱一边摇一边来做。两只耳朵听声响,就按摩耳朵;一个鼻子闻花香,就按摩他的鼻子。


那可能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来做这个事情!两只眼睛的时候就按照节拍来点眼睛,两只耳朵的时候呢,就按着节拍来点耳朵,接下来就是鼻子和嘴巴。


我们发现可能中文更适合我们去把它节拍化,如果在尝试念英文儿谣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节拍,有的时候它可能不会像我们习惯的那样舒服,所以呢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练的,比如说“two little eyes”的英文版本,你会发现,一般都是两个词,用一个节拍,那么读的时候需要练习。

英文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yg-lDmroHs/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接下来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认识身体部位的儿谣。有中文版本也有英文版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Q3UZUSj7AI/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这个游戏呢就是带有旋律性的,很多妈妈会觉得放音响对我们的帮助会很大,但我会跟家长说,如果你能够自己唱的话就不要去放音响。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我说一个例子,你们可能会有一些印象,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他跟着电视或者跟CD音响设备学唱歌的时候,歌词他基本上是记不住的。他唱的也是“哼啊,哼啊”,他会记住两个字但后面又跟着“哼啊,哼啊”,就是因为这种旋律在CD里面,他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没办法去根据孩子想要的速度去改变。


但是我们妈妈唱歌就不一样啊!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速度做改变。当你发现宝宝哪个词不会,你就可以停下来告诉他,然后再继续往下玩儿。那么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觉得很轻松,他也很容易就跟会。所以我会建议妈妈们,如果能唱歌,我们就唱歌给他听,尽量不要放音响设备,你如果觉得一定要放音响,可以尽量少一点。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宝宝可以坐在妈妈的对面,也可以坐在妈妈的怀里。一边点一边唱,一定要把节拍给点出来。



“Creeping,creeping,little flea”的时候,点他的脚,一边点一边唱一边往腿上爬。“UP my leg and past my knee”,点过他的腿到他的膝盖。然后“Tomy tummy on he goes”,点肚子那儿。“Pass my chin and to mynose”,从下巴点到他的鼻子,“Now he’s creeing down my chin”,又从下巴点到肚子,一直到膝盖,最后要有一个抓小脚丫的动作,让孩子很期待,很兴奋被抓住小跳蚤那一下:“GOCHA!”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带有动作的童谣,有英文版也有中文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i98CWCHRXE/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HGOK0uBDTg/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这个怎么玩儿呢?可以伸出你的右手的三个手指头,按着节拍来上下晃动。一只摔下来的时候,用一个手指头往外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用大拇指和小指做一个打电话的造型。“别让小猴子在那床上跳”的时候用,用双手做一个不要的动作。但是千万要注意动作的节奏。


接下来我们玩儿一个《HERE IS THECHIMNEY》,这是一个手指谣。我们知道,孩子的手指是非常重要的。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会拿着小手啃啊捏,手指谣就是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yKMP_LHNGw/

(复制此链接到网页浏览器中收听)


那么这个游戏怎么玩儿呢?首先,坐在孩子的对面,把手握成一个拳头。把大拇指放在拳头里面,上下晃动。


在第三句的时候,故作神秘地把你的拳头放在眼前轻轻地掀开盖子。Pop的时候把大拇指一下子从手心里拿出来。


刚才我带着大家做了一些手指谣游戏,属于实操的部分,我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儿谣,其实都可以利用起来给孩子玩儿。我建议大家可以把这些儿童分一下类:哪些游戏可以做成呵痒的游戏?哪些可以做成手指谣的游戏?哪些可以给它节拍化?


你会发现还有颠动的游戏、数字的游戏、古诗词、绕口令,当然绕口令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那你在家里或外面看见这些童谣跟孩子玩儿的时候,要设计一下,在玩儿的时候要注意节拍性、声音的表情和你面部的表情,这些不仅仅可以带给孩子心理的愉悦,还有一些音乐方面的锻炼。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能把所有的儿谣都带领大家做一遍,但我可以把我手上的一些资源发给大家,大家记得回家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做,去玩儿!










由于微信对音频和视频文件的限制,今天的精彩童谣Go姐无法全部加载在文章中了,想听海波老师读童谣的妈妈可以复制土豆网的链接地址↓


http://www.tudou.com/home/_402409503/


粘贴到网页浏览器中查看~



(感谢讲座志愿者@YY姚 帮忙整理我们的讲座内容)




延伸阅读


早期教育为什么不该错过蒙特梭利? | “MamaGo在线课堂”第一期干货整理


《如何在家蒙特梭利 | “MamaGo在线课堂”第二期干货整理》


《正面管教:坚定与和善! | “MamaGo在线课堂”第三期干货分享》


《看了那么多育儿书还是不懂孩子在想什么,怎么破?|MamaGo蒙氏大讲堂之学会正确地观察孩子》


《怎样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聪明妈妈这样做!| MamaGo蒙氏课


《情绪管理:孩子不乖时,是走进TA内心的好时机 | “MamaGo在线课堂”第六期


有了孩子家庭矛盾各种激化?云香教你坚定而有界限地处理! | “MamaGo在线课堂”第七期


蒙氏家庭的软硬件环境如何创设?∣“MamaGo在线课堂”第八期》




喜欢我们的文章

就到最下面给我们打赏或点赞鼓励一下吧^_^

也请大家多多评论,畅所欲言~



蒙氏家庭的软硬件环境如何创设?∣“MamaGo在线课堂”第八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