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进入夏季,常常会感到精神倦怠,胃口不佳,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疰夏”。
“疰夏”最易出现于“三伏”天。
2018年“三伏”已开始,头尾共40天:
初伏: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
中伏: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
末伏: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三伏天”的特点是: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是一年中最热也是最易生病的时节。
民间百姓称为“苦夏”。
所以“苦夏”也是“疰夏”别名。
如何防“疰夏”?
记住“一、二、三、四、五”
让你酷暑依然健康有精神!
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你就永远不老!
心老了,年轻人也会老气横秋。
岁月能带走青春的年华,
不能 带走青春的心态!
世界很精彩,我们要慢慢享受!
一叫“适当饮食”
进入老年,适当适度的饮食十分重要。
归纳起来包括10个“要”
饭菜要香、质量要好
品类要杂、数量要少
蔬菜要多、烹饪要烂
口味要淡、进食要慢
二叫“适度纳凉”
有两种极端都要注意:一是躲进空调房不肯出来。二是担心空调吹多了对身体不好,同时又不舍得电费,尽量不开空调。
这两种态度都对健康不利。过度吹空调,会影响人的肺气,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体质变差。“扛热”会导致“疰夏”甚至“中暑”。空调该用就用,但不要长时间用,适时开窗通风换气很关键。
晨起空腹一杯水:因为睡眠时身体出汗和尿液分泌,导致人体损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后即使不感觉口渴,但体内仍会因为水分缺乏而导致血液粘稠。因此,起床后一定要喝一杯水慢慢补充水分。
运动之后一杯水:人在运动时,汗液会带走电解质,且消耗较多能量,若不注意,运动后极易发生低血糖,严重甚至引起晕厥。因此,运动后,应当适量喝水,或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适量饮用淡盐水,淡糖水。
睡觉之前一杯水:人们睡熟时,呼吸,汗腺仍然在排出水份。当体内水份减少过多时,血液粘稠度增高。睡前一杯水,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容易发生在秋冬凌晨的像心绞痛,心肌梗死这类疾病。
1、慢起身:老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为立位时,动作宜慢不宜快,避免发生眩晕至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2、慢进餐:老人残缺不全,加上唾液、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老人进餐应细嚼慢咽以助消化。
3、慢走路:人到老年以后,骨关节呈现退化改变,韧带僵硬,常出现腰腿疼痛,加上视力衰退,大脑中枢神经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遇有紧急情况出现,难以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因此,老人走路要慢步缓行。
4、慢排便:不少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当蹲下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人体下部血管受到挤压,使流向脑部的血液猛增,就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能会诱发脑溢血或冠心病。因此,老人排便宜慢,取坐位为佳。
不过早锻炼:锻炼本应是好事,但不宜太早。因为太早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太重,不利于老年人,还是在太阳出来一个小时以后再去练为宜。
不急着锻炼:老年人身体各个方面都有退化,要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弯弯腰踢踢腿、放松肌肉、深呼吸等,同时还要注意运动装备,一定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运动过程中受伤。
不空腹锻炼: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因此老人运动前要适量进食,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缺糖缺水而影响身体健康。
不剧烈锻炼:老年人体力、耐力随着年龄增大会不断变弱,过分剧烈的运动如长跑、长距离游泳、跳高、跳远等,都不适合老人做。老人宜选用运动量小的方式进行锻炼,如散步、跳舞、慢跑等。
不单独锻炼:老年人很多身上有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如果一个人锻炼万一出现意外状况没有旁人在侧,严重的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尤其是有心脏病等疾病的老年人,最好找三两个同伴一起。
责任编辑:槐阳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END -
金无憾
为您记录人生精彩故事
回忆录|作品集|纪念册
Tel:0571-88218826
更多精彩推荐:
(1)中将护送,土匪不扰,只为一批国难之下执着的学子……
? ,你知道几个?
(3)80多岁慈眉善目老太太,3年9个身份, 原来她竟然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