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爱儿歌 >【视频】这些闽南老童谣,你听过吗?

【视频】这些闽南老童谣,你听过吗?

2022-08-21 15:40:00

  近日,英都民俗专家廖榕光收集整理的四首母性抚婴的闽南童谣,在微信公众号“英都乡讯”上一发布,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儿时记忆。这些用于母亲(或祖母)与孩子互动唸唱的童谣,不仅朗朗上口,还包含着传统的道德教育。


走遍南安收集民谣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舀肥,初六架机,初七赴墟,初八刣猪,初九‘天公生’,初十有吃食,十一请囡婿,十二阁去觅,十三‘关帝生’,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圆,十六‘相公生’,十七滥杉生……神归宫,佛归庙,咱的穑头在田边。”廖榕光告诉记者,这首他从外婆处听来的童谣,生动记述了从大年初一到十六等一系列春节民俗活动,以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情形,实际上是春节活动的日程表,具有倡导勤奋敬业(如过节不忘农事)、人伦关怀(敬天的供品留给女儿女婿共同分享)等道德规范内容,朗朗上口,易于唱唸,因此能够一代代口耳相传,传诵至今。


  “将这首民谣发布在‘英都乡讯’上后十分受欢迎,我便决定将多年收集的一些闽南童谣整理出来。”廖榕光说,从事民俗研究多年的他,几乎走遍南安市,作过不少田野调查,收集了二三十首流行于南安、泉州及安溪(城厢)的闽南语传统童谣,随后又选择有积极意义的四首加以整理,使之通顺流畅。


  廖榕光介绍,第一首教育孩童懂得动物知识,同时寄托望子成龙、健康成长的愿望。第二首表达了尊敬长辈(外婆)的美德。第三首表达农家新房落成后的喜悦心情。第四首歌颂了一位勤劳的好母亲,还鞭挞了不劳而获的小偷(贼仔)。


重新提起是为了不被忘记


  “这些闽南童谣多是用于母亲(或祖母)带孩子时,与孩子互动唸唱,同时也在孩童学语以后,教与孩童唸唱,在朗朗上口的歌谣中贯穿了对孩子关于传统道德教育,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廖榕光说,童谣朗朗上口,押韵好记,通俗易懂,一代代口耳相传,成为古代无数儿童“应知应会”的口头歌诀。


  “通过这些童谣我也能回忆起从前的日子,七十多年前我的奶奶就是拉着我妹妹的手,念着这些童谣哄她睡觉。”廖榕光说,而现在生活节奏加快,这些童谣已经渐渐被遗忘。


  “现在的孩子们唸唱的童谣大多是从电视节目或从幼儿园那边学来的,都是普通话。很少有人给孩子们唸唱传统的闽南语童谣了。”廖榕光说,他重提的这些有趣的童谣,从中可以了解闽南农耕时代生产生活的样子,还有当时人民的朴素务实。


  “有可能被遗忘,是我整理闽南童谣的原因。”廖榕光说,他将进一步整理更多闽南童谣与大家分享。



挨砻唏呼挨

挨砻唏呼挨,

挨米挨粟通饲鸡。

饲鸡通叫更。

饲狗通吠暝。

饲猫咬老鼠。

饲阮仔,

肴大汉,肴读书,

会通趁大钱!


拍手哥

拍手哥,印铜锣。

铜三哥,四婶婆。

买猪脚,请外婆。

外嬷无嘴齿,猪肚炖莲籽。

莲籽香阁甜,豆腐煮豆青。

豆青真幼嫩,外嬷吃甲笑闷闷。



挨豆干做豆腐

挨豆干,做豆腐。

请亲家,

请亲姻来看大厝。

也有新眠床,也有新碓臼。

厝内新棉被,断家蚤。

新蚊帐,断蚊吼。

新枕头,无油垢。

新尿盆,抛麟斗。

新夜壶,锵锵吼。


婴仔唔唔睏

婴仔唔唔睏,

阿母去挑畚。

挑畚倒来钓水鸡,

看见贼仔偷掠鸡,

掠到宫仔口,

脱衫裤捉家蚤,

家蚤扑扑跳,

贼仔死翘翘。




记者:黄伟励

编辑:宋海林 商妹儿


>>>你可能喜欢



  • 南安市交通局通报:这几条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施工存安全隐患

  • 向阳4村简办“佛生日”,省下数百万元!

  • 泉州7家国有企业招聘382人!报名时间截至5月15日

  • 南安驾校哪家强?权威排名来了!


----------------推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