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歌故事 >故事 | 在寓所唱了一首儿歌(附音乐)

故事 | 在寓所唱了一首儿歌(附音乐)

2023-05-25 17:04:50




事是被这样写在文字里......

文 | 范祖德



2001年12月11日

看望钱老


两人谈笑风生,纵论共感兴趣的话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人活到老,要学到老,前进到老……


,即兴唱了一首当年“校歌”。,词也好,曲也好。,声学教育家,这天她的一位学生也在钱家。,,。蒋英设想她的学生开音乐会,也唱这首歌,。


。于是就让也在场的儿子钱永刚去找乐谱。钱永刚在已出版的校园革命歌曲的书籍中找来找去没有找到,也请交大档案馆帮助查,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到。一次永刚在上海和我们几位谈起此事,我们也都答不上来,但放在心上。

2005年4月,我和杨世琦夫妇及龚诞申在“烟花三月”时分重访扬州。、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是同学。、杨世琦就读的扬州“东关小学”校门,校园内左边墙上,,连谱带词赫然用大字完整书写在墙上。龚诞申马上用数码相机摄下(见照片)。


扬州东关小学进校门校园左边墙上的“夕歌”(2005年4月摄)




原来这是名人李叔同(即以后的弘一法师)写的一首儿歌。歌名《夕歌》。歌词全文:

夕歌
















  

·

·

·

·

·

·

·

·

·

·

·

·


光阴似流水,

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

我们仔细想一回,

今天功课明白未?

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

父母望儿归,

我们一路莫徘徊。

将来治国平天下,

全靠吾辈。

大家努力吧!

同学们明天再会!

同学们明天再会!



李叔同、、,论辈分,李叔同先生则是他们二位的前辈和学长,20世纪初的一首校歌把他们三位就校园文化的传承发扬连接在一起。


知识链接


《夕歌》大约创作于1902年,距今已有115年,由近代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李叔同先生(1901年入南洋公学就读特科班)填词。《夕歌》以前属于“学堂乐歌”,有《祖国歌》、《校园》等别称。歌的曲调采用当时在全国流传的脍炙人口的传统乐曲《老六板》,旋律深沉而宽广,一字一板,浑厚自然。,江苏省立扬州实验小学师生每天放晚学前,学校规定各班级首先由老师作当天的小结,然后师生高声齐唱校歌《夕歌》。歌曲通俗,朗朗上口,适合孩子们的心理和实际,极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1996年,,:这首歌我从小就会唱,今后还要唱,希望大家也来唱。


资料来源:《故事交大》范祖德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微信:sjtu_archives

电话:021-62932432

地址:上海华山路1954号


校史  ¦  档案  ¦  文博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源 |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