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美术活动与智慧和创造紧密相连,儿童学习绘画能使他们变得更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对儿童早智的开发有重要作用。
虽说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仍存在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幼儿一笔一画跟着模仿的教学模式。评价幼儿作品也以像或不像为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把幼儿的思维禁锢在一个框架中,完全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要改变此种现状,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绘画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在艺术的天地中充分展现自我。
儿童绘画心理受儿童生理、心理的制约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细胞约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智力水平也有一半是四岁以前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幼儿大脑发育之神速。几个月的差异,儿童的智力就大不相同。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天天长本事,一天一个样;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孩子智力就相差很大。
所以幼儿对绘画的知识与技能的把握能力也发展很快,不同阶段应不同对待。同时,我们还必须注重儿童心理积极、闪光的一面,那就是幼儿虽然缺乏生活经验,却非常聪明。
幼儿绘画就是一种游戏
五颜六色的世界谁都喜欢,爱美是人的天性。新生儿一睁开眼睛,就喜欢看美丽的颜色。你如果在摇篮的上方挂上一个彩色气球,他的眼睛就会追随它。到长大一点,他就喜欢美丽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喜欢看美丽的图画。所以一般儿童没有不喜欢画画的,但是他们一开始对于绘画只视作一种游戏。
儿童对世界充满着新奇感,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摸一摸;他们好奇好动的特征,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完善各种身体器官,在玩中增加知识和才干。当他们拿起笔来,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线条和形象,看到颜色是那么美,会感到非常新奇,觉得好玩,于是想再试试,就喜欢上了画画。
儿童绘画中的想象力
儿童在绘画中充分展现自我
凡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画,绝不会自己藏起来,一定会给大人们或老师看,希望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他们的作品,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说画得不像或者说线条没画好等等。这样,孩子的喜悦之情会被无情浇灭。所以正确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