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歌故事 >【表达】小学一年级《语文》删全部8首古诗,为啥?

【表达】小学一年级《语文》删全部8首古诗,为啥?

2022-07-19 07:41:02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删去的8篇古诗:《画》、《草》、《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悯农两首(其二)》、《夜宿山寺》、《江雪》《梅花》


删去的5篇课文:《小溪生病了》、《会说话的灯》、《小海马》、《小猪问路》、《脚印》


晨报评论>

一年级课本删古诗带来文化传承的思考

(重庆晨报评论员 龙敏飞)这些年,关于教材的任何修订,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会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如教材修订增加了周杰伦的歌曲,教材修订删除了鲁迅的文章……这些都会引起公众关注的热情。可以说,就教材修订而言,删除一些文章为孩子减负,一些人则会说不能删除深刻;不删除一些文章的话,一些人又会说教材应该为孩子减负,应该做出一定的取舍。教材增添一些流行元素,有人称有媚俗的嫌疑,不好;教材继续坚持自己的修订原则,则会有人称教材修订要与时俱进。

可以说,教材的修订,无论是向左行还是向右行,都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这看起来很奇怪,但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毕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站的立场不同,他们的观点也会千差万别。毕竟,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拒绝“一言堂”的,公众对教材修订有不同的声音,不是教材修订止步不前的理由,。毕竟,没有完美的教材修订,。

这次上海一年级的语文新课本,将全部古诗删除,再次引发争议,这说明教材修订的确是“众口难调”的。就此次教材修订而言,支持者认为,一年级学习古诗,不过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孩子是不可能体味到那种诗意、那种意境的,只能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是公众希冀的方式。不过,另一些人却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学习古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即便不懂,死记硬背下来,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收获,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显然,这双方之间的争议,是很难达成共识的,因为这不是一个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同的理念。甚至可以说,这是不同的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不同态度,有人认为传承应该从娃娃抓起,先“填鸭式教学”,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但有人则坚持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解是最好的导师、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对于不同的人对待传统文化——古诗的不同态度,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只能寻求最大公约数,。、教师的意见,也要包括学生、家长的意见。就如今上海市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除全部古诗而言,我们不妨宽容待之,毕竟,这更像是一堂对传统文化——古诗的传承课。就眼下而言,对待传统文化——古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传承?是填鸭式传承还是爱好式传承,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这,才是此事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


新闻链接>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

日前,记者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变化一

删除5篇课文8首古诗

悦悦开学就将进入闵行区平阳小学就读一年级,悦悦妈听说今年秋季上海小学生一年级语文课本将“大变身”,前天一早就来到某教材书店买来课本“先睹为快”。

悦悦妈实际比对了新旧两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语文课本,发现最明显的是,新教材删去了原先最后一章节的5篇篇幅长、内容深的课文,包括《小溪生病了》、《会说话的灯》、《小海马》等,仅这一项改变,小学生就能少学38个词语,识字量降低39个、写字量降低20个。

此外,新教材删除了每个章节后的“古诗诵读”部分,共有《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被删去;原先的“笔画名称表”被删去;《识字表》与《写字表》合并为《识字写字表》,既方便学生查找,也便于复习巩固。

记者从教材编写组了解到,语文课本“瘦身”并不等于古诗退出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课堂。一套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诵读的《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试验本)》音像资料已配套出版,并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变化二

识字量写字量都有减少

悦悦妈进一步详细比较发现,整本教材中的识字量从350个左右降低至296个,写字量也减少到118个,如“浪、乌、话、夜、看、意”等字都已不作写字要求。一些比较复杂的词语如“亮晶晶”、“年纪”、“空着手”等也从词语表上被删去。

此外,部分笔画复杂的字词也在新教材中作了替换或删除。比如,《看马戏》中,原先的“八哥报幕、黑熊敬礼”被删除;《三只猴子》中最后一句,原先是“痛得小猴哇哇叫”,现在将“痛”改为“咬”,而“咬”不是生字;《轰隆隆》中,原句是“喊醒小青蛙”,现在将“喊醒”改为“叫来”。


变化三

相关的教辅书也“瘦身”

在练习上,新教材也有一些调整。如原先要求将拼音字母按顺序联线,新教材里仅要求认读;而一些读绕口令、儿歌的内容也被删除;《李白思乡》等较长的阅读文章也被删除。

经过这一修订,小一新生的认字压力大大减轻,这也让悦悦妈松了一口气。

记者发现,针对教材的变化,相关的教辅书也开始“瘦身”。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类编辑徐平透露,最新版的《一课一练》正在印刷中,已根据教材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内容删减,为学生减负。


教师反应>

很支持,有更多时间巩固知识

对于教材的变化,杨浦区语文教研员盖敏表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师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巩固课堂内容。“以前一篇课文平均用两到三课时,有些课文有近十个生字,老师的教学任务很重,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字都读不通顺,回去要花大量时间复习。删减内容后,每篇课文平均能有三到四课时,也就是总体多出两星期的课时,教师能在课堂上把知识点教扎实,并且当堂巩固复习、检查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

而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江晓雪透露,现在小一新生的基础差别非常大,有些家长让孩子超前学习了小学第一学年的内容,学习这些长课文自然轻松,但相比之下“零基础”的孩子就会感觉吃亏。而删除长难课文、放慢教学进度,有助于“零基础”的学生掌握知识。


家长反应>

“矫枉过正”,这些诗并没难度

有家长担心,教材减少古诗的体量,是否意味着对诗词的教育教学将被削弱。“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希望孩子从小能得到足够的熏陶。”学生家长吕女士说。

今年开学孩子就将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宝山一位家长顾先生认为从8首古诗到一首不剩,有些矫枉过正了,“我身边的家长有90%都在升一年级前把孩子送进了培训班,80%的孩子都学过古诗。我觉得一年级语文课本的8首古诗对这些孩子来说难度不大,大多都已经学过,没有删除的必要。”

顾先生还认为,一年级减负了,但如果高年级整个教学、考试的要求不变,那么等于一年级减掉的“负担”还得在高年级再“背上去”,起到的效果有限。


专家建议>

花更多时间进行兴趣阅读

儿童财商作家郑晓舟认为,最近在微信上大热的“美国加州小学语文教材”,乍看起来体量很大,光一年级就有5册书,但以精美的绘本形式为主,由浅入深,选篇也非常有趣优美,自然能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相比之下,我们一年级课本中部分儿歌体裁的课文,既无美感又缺乏童趣,像打油诗。”在她看来,教材“减负”正是为小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兴趣读物留出了时间。

盖敏则认为,教材修订是减负的重要举措,也建议家长放平心态,“不要因为教材薄了而给孩子额外加压或提前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打好,后面知识点的掌握会很快。”(本组文据《新闻晨报》、《东方早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