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语文、历史教材,将于9月1日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投入使用。另外,科学课也将在新学期正式走进一年级课堂。
其中,济南已经于去年开始在起始年级率先使用了部编语文和历史新教材。新教材有什么变化?记者采访了济南多名一线教师。
【语文】
先学识字后学拼音是最大变化
新教材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
从去年9月新学期开始,济南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使用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先学识字后学拼音”可以说是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最大的一个变化和亮点。
“这是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好教材。”谈起语文新教材,济南市锦苑学校小学部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路秀英老师赞不绝口。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她发现这一变化让学生学起语文来更容易,也更好地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路秀英说,过去她教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水平和基础不同,总会有一些孩子跟不上课,很多学生都感觉到语文难学,甚至会产生入学恐惧。现在先学识字再学拼音,由于一年级新生识字基础差不多,不会让学生之间产生太多落差,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的学习。
此外,新教材也减少了孩子较难理解的课文,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儿歌,既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也便于老师授课。“比如课本中的《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也对他们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积极影响。”
据了解,新教材还在每个单元都开辟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学生刚入学,家长的积极性一般都很高,但家长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做。”路秀英说,新增加的亲子阅读板块对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了,小学语文古诗文有129篇,如果从课文统计来看的话,小学古诗文选篇总体占比30%左右。
之所以这么安排,温儒敏说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更注重传统文化的加强、传承。二是教学的需要,因为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他可以不太理解,但是让他多读、多背、多诵,打下一个基础,出于这个考虑,增加了小学的古诗文。
【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
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开学后,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下(法治教育专册)统一使用部编新教材。新教材和过去教材又何不同?又会对学生产生哪些新的影响?
济南市燕柳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郑斌介绍,新教材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更加人性化,也更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新教材新增了许多活动小栏目,如故事屋、游乐场、观察哨等,且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以跳跳棋、小竞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教材还采取绘本的形式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本里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卡通形象,比如课本中的皮皮猴就是一只调皮的小猴子,这也拉近了课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关于课文内容,郑斌表示课本多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为主,比如《校园的号令》那节课就是以学校的铃声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学校的行为准则、纪律规范。
此外,,“比如教材中有一节课叫《快乐过新年——大家一起过春节》,介绍了春节的相关习俗。”
“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德胜介绍,这次教材有个新的定位,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所以在教材当中,设计了不同的栏目,这些不同的栏目其实就是围绕学生学习活动展开和设计的。
另外,这次在教材当中对教师有一个新的定位,教师的教就是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要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法宝,在本次教材的编写中,就非常注重学生经验的利用,我们很多环节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加工、整理和提升。”
【历史】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历史脉络更加完整
记者采访了解到,济南市初中学校去年已经开始在起始年级率先使用人教版部编教材。济南实验初中历史老师吴冬梅表示,新的教材是一本适合学生学习、便于老师教课的良心教材。
吴冬梅刚刚教完初一的中国古代史,她表示新教材增加了很多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也和语文这门学科联系更加紧密。“比如旧教材对于唐诗宋词、传统节日等内容涉及的不多,但新教材就会把这些内容作为单独的一课来呈现,学生在学习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
据介绍,新教材历史名词的运用也更加准确。吴冬梅说,旧教材中的“民族融合”改成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这个词更加准确,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更容易理解。
“之前的旧教材是按照专题进行编写的,比如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等,但新的教材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掌握整体框架。”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历史老师赵阳介绍,新教材的内容更加具有历史感,整体脉络也更完整。比如旧教材的中国古代史只讲了西汉没有讲东汉,出现了断层,不利于学生对历史整体的理解,新教材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
在赵阳看来,新教材也侧重培养学生的解读与分析历史的能力。“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史料,比如商鞅变法的内容就是旧教材没有的,这不仅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也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此外,历史课本也更加具有时代感,增加了与当下时政相关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赵阳说。
在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看来,新教材更多强调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更注重对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培养。
【科学】
强调动手能力
在玩中培养科学素养
对于今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即将开始一场科学之旅。原来,,要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且每周不少于一个小时,从今秋起开始实施。
济南市新苑小学的米丰英老师说,一年级开设科学课,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同时她也认为,给一年级孩子上课与高年级不同,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在课堂上以引导为主,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做实验时要注意进行安全教育。
济南市燕柳小学科学课老师闫玫君说,高年级的科学课本较注重理论知识,比如物质、科学等概念,而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与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知识,“例如科学课本第二单元就是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等内容,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科学的趣味性。”
闫玫君告诉记者,第一节科学课的内容就是《走进科学课》,为了上好第一节课,她特意准备了彩虹、火山、恐龙等图片,与学生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学现象
此外,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还配备了《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通过画画、连线、贴画等活泼有趣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从2012年起,、语文、历史教材,历时五年,完成了编审工作,将于2017年9月开学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齐鲁校园直通车
由齐鲁晚报教育工作室出品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