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是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在则统称为歌谣。《诗经》大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谣是人类企图强化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藉由语言的自然节奏,所表现出来的美化语言。这种人类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龄、身份、环境等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本书所录的奉新歌谣有成人吟唱的,也有儿童吟唱的,其中以儿童吟唱的童谣为主。所谓童谣,顾名思义,当然是指儿童吟唱的歌谣。大体上说,童谣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口中传唱,没有乐谱,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而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
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结构相对简单,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朗朗上口。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本书所录奉新歌谣初分为客家童谣、本地童谣和其他歌谣三类,其中的客家童谣须用客家方言读才能押韵,本地童谣须用本地方言读才能押韵。至于其他歌谣属成人歌谣,如建房时喝采的采词、打新房时贺词、劝夫戒赌歌等。
客家童谣
喂猪歌
月光光,水哗哗,
点火喂猪麻。
猪麻忽忽大,
赶得去扬州卖。
卖得不值钱,
赶归来过个年。
过年吃不了,
留到娶大嫂。
大嫂会管家,
二嫂会绣花,
三嫂顶瓜瓜,
四嫂牛肉疤。
一事无成歌
月光光,照水上,
水上墈,跌落墈。
墈下一枚针,
针有眼,斗把伞;
伞有油,斗只牛;
牛有角,斗张桌;
桌有框,斗只缸;
缸有口,斗只狗;
狗有尾,斗只鸡;
鸡有首,学搞酒;
搞酒会酸,学做砖;
做砖会暴,学打灶;
打灶会倒,学剃脑;
剃脑难走路,一心学开铺;
开铺难坐凳,一心学射箭;
射箭难扳弓,一心学打笼;
打笼难破篾,一心学做贼;
做贼难挖垒,一心学舂碓;
舂碓难弯腰,一心学打雕;
打了三两硝,冇打到一根雕子咯毛。
月形歌
初一初二看不见,
初三初四一条线。
初五初六娥眉月,
初七初八月半边。
十五十六月团圆。
十七十八,岭背杀鸭。
野猪的家伙——岗嘴(钢嘴)
作
者
简
介
樊明芳:1961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编辑整理:余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