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歌故事 >童谣,经典的味道(下)

童谣,经典的味道(下)

2022-08-16 13:20:25



这是一篇介绍童谣、欣赏童谣的文章,读完,能帮您为孩子选出适合他的好童谣。节选自《幼儿文学》(唐安兴、刘丙钧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减。


童谣多指由民间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特殊的艺术形式的传统童谣,或者是现代作家借鉴传统童谣的艺术形式创作的歌谣。


本期介绍:顶真歌、故事歌、自然歌、谜语歌、绕口令、问答歌。

顶真歌

顶真,一种修辞手法,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顺序而下,使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顶真歌是一种运用顶针手法创作的特殊形式的童谣。如:

排排坐,吃果果

排排坐,吃果果。

果果香,买子姜。

子姜辣,买枇杷。

枇杷苦,买鸡肚。

鸡肚烂,买鸭蛋。

鸭蛋壳,买绫罗。

绫罗尖,尖上天。

天又高,买把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甜,好买田。

田又漏,好点芝麻和黄豆。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采用顶真手法创作的童谣:

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

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嘀哒,嘀嘀哒!

点击试听:

我的习作:

娃娃更爱小青蛙

桂花树下有水洼,

水洼里面住青蛙。

青蛙捉虫保庄稼,

庄稼挂满白穗花。

穗花飘香娃娃爱,

娃娃更爱小青蛙。

这首儿歌还能帮助幼儿认识“桂、洼、挂、娃、蛙”不同偏旁的形声字,表达了幼儿对庄稼卫士的亲近与爱护。

故事歌

故事歌是指用童谣的形式讲故事的样式。如:

一对蝈蝈吹牛皮

闲着没事上家西,

碰见两只蝈蝈吹牛皮。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它两个正吹得吃劲,

打南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公鸡去,

想吃公鸡没吃成,

“嘚儿”一声喂了鸡。

这首童谣以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口吻写的,主角是两只爱吹牛破、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蝈蝈。它俩比赛吹牛,针锋相对,牛皮越吹越大,荒唐可笑的结局是“‘嘚儿’一声喂了鸡”。

我的习作:

老鼠国王种玉米

老鼠国王拿主意,

想要自己种玉米。

偷来种子埋地里,

派兵守卫玉米地。

等啊——

等啊——

等啊——

等了半年没发芽,

真着急!

国王国王好生气,

看看那些小士兵,

个个鼓着大肚皮。

自然歌

自然歌是指描述大自然知识的童谣。这类童谣能帮助幼儿认识大自然,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开阔他们的眼界。

(1)动物歌

蚕姑娘

蚕姑娘,造新房,

新房不开门和窗,

关在屋里巧打扮,

出来变个蛾姑娘。

蚕是一种变态昆虫,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五个阶段。童谣描述了熟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裹在茧里面变成蚕蛹,最后出来变成蚕蛾。童谣把关于蚕的知识描述得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幼儿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

(2)植物歌

树叶歌

桃叶尖,杏叶圆,

梧桐叶大杨叶宽,

桑叶像个芭蕉扇,

柳叶弯弯枣叶扁。

这首童谣描写了几种常见树叶的形状,通过对比、观察,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时序歌

时序歌是引导幼儿认识季节变换、时序更迭的童谣。它通过描述季节、月份、节气、或者一日当中自然现象和具体事物的变化,帮助幼儿学习关于自然景色、瓜果蔬菜、花草树木、农事节令、民间风俗等知识,培养观察、探究的能力,开阔眼界,增进知识。如:

一年里的蔬菜

一月菠菜才发青,

二月栽的羊角葱,

三月芹菜出了土,

四月韭菜嫩青青,

五月黄瓜大街卖,

六月葫芦似弯弓,

七月茄子头向下,

八月辣椒满树红,

九月大瓜甜又面,

十月萝卜脆松松,

十一月白菜家家有,

十二月蒜苗水灵灵。

这首童谣介绍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名称,每句一月介绍当月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及其特征。


我的习作:

水的旅行

水娃娃,晒太阳,

变成蒸汽飞天上。

遇冷变成积雨云,

雨点滴滴落地上。

冬天一来又变样,

给树穿上雪衣裳。

雪化了,又成水,

流进大河到海洋。

水娃娃,真快活,

一圈一圈旅行忙。

儿歌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水的三态:液态、气态、固态,描述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者冰晶、再变成雨或者雪的循环过程。

谜语歌

谜语歌是指用童谣的形式和艺术手法表述谜面的谜语。


谜语在我国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分古今,不分南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猜谜语。谜语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和挑战性,猜谜,有助于提高智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适合幼儿的谜语歌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谜底要是孩子熟悉的事物。

(2)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智力能企及的、合适的主题。如人体、动物、植物、自然、社会生活、常用物品等。

(3)由于孩子识字量有限,对汉字的认知不深,因此尽量不选字谜,以免挫伤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

(4)猜谜语的目的不是要难住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在猜出谜底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必须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例如:

螃蟹

八只脚,抬面鼓,

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

嘴里常把泡沫吐。

这首谜语歌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螃蟹的外形特点、动作特征、习性描述得生动形象,幼儿只要动脑筋想一想,就能猜出谜底。

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绕口令除了具有童谣的一般特征之外,最大的个体特征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对于幼儿来说,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可以避免口吃,有利于增进孩子的记忆力与快速反应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民间流行的传统童谣中,绕口令非常多。适合口腔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发音不够准确、说话气息不够足的幼儿的绕口令应具有以下几个标准:

(1)绕口令以帮助幼儿正音为主要目的,语音须拗口,但内容必须生动形象有趣,韵律自然,具有音乐性。

(2)帮助幼儿正确练习卷舌音如zh ch sh r、平舌音如z c s。

(3)帮助幼儿体会声调变化。

(4)帮助幼儿区分单韵母、复韵母,如ang和iang,en和eng,in和ing,eng和ing,an和uan,ao和iao。

(5)帮助幼儿正确练习易发错的声母如h和f、d和t、n和l。

(6)有助于感受汉字中多音字的特点。

例如:

连念七遍就聪明

天上七颗星,

地上七块冰,

树上七只鹰,

梁上七根钉,

台上七盏灯。

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

哼唷哼唷拔脱七根钉,

哦嘘哦嘘赶跑七只鹰,

乒乒乓乓踏碎七块冰,

飞过乌云盖没七颗星,

连念七遍就聪明。

这首绕口令通过“星、冰、鹰、钉、灯”五个单字练习后鼻音,即“ing”和“eng”。“呼噜呼噜、哼唷哼唷、哦嘘哦嘘、乒乒乓乓”,摹声生动;“扇、拔、赶、踏、盖”,动作形象。最后一句“连念七遍就聪明”正好点明了绕口令的好处,激发幼儿说绕口令的兴趣。

我的习作:

爪抓瓜

大西瓜,小瓜子,

小娃子,大爪子。

娃子吃瓜吐瓜子,

大爪子抓小瓜子。

这首儿歌“大”和“小”相对比,“爪”和“抓”、“爪”和“瓜”字形和读音相近,反复练习,可以让舌头变得更灵活。

问答歌

(1)一问一答式,如:

谁会爬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六只脚儿向前爬。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摇

摇尾巴点点头。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张开翅膀满天飞。

(2)连问连答式,如:

什么有腿不会走

什么有腿不会走?

什么没腿游遍九州?

什么有嘴不会说话?

什么没嘴吱吱扭扭?

板凳有腿不会走,

大船没腿游遍九州,

茶壶有嘴不会说话,

小车子没嘴吱吱扭扭。

我的习作:

叶子歌

什么叶子变针刺?

什么叶厚果多汁?

什么叶子像雨伞?

什么叶子像扇子?

仙人掌叶变针刺,

柑橘叶厚果多汁,

荷花叶子像雨伞,

芭蕉树叶像扇子。

这首问答歌还能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认识“叶、什、针、汁”这几个汉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