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歌故事 >王财贵教授 | 通俗儿歌和故事为什么不用教?

王财贵教授 | 通俗儿歌和故事为什么不用教?

2022-08-19 06:15:21

通俗儿歌和故事为什么不用教?

王财贵教授


问:经典诵读倡导先学难的,那些浅白的儿歌不用教了?但是孩子对故事和儿歌很感兴趣,故事还要不要教? 



王财贵教授:


〔不用教〕的〔不用〕二字,不是禁止的意思,有几层涵意:


首先,因为太简单容易,故〔不必费心教〕 ,他自己就会。如儿歌,孩子一听就有兴趣,听一两次就会,何必教?故事书(甚至所有白话文的书),一个会讲话,又识字的孩子,随其年龄与智力, 自己就能看能懂,读经的孩子,又超爱看书,有时连禁止都禁不了,何必费心再教?人往往因为简单,故有兴趣,读经,对比起读故事书,难多了,所以读经的孩子会喜欢看书,但如给他看太多,他的心灵可能就会贪于简易而怠惰了。俗语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也。


有一些孩子读了半年一年经,开始喜欢看书,显得聪明了,家长高兴了,于是放弃读经,反过来说:孩子读经不懂,没兴趣,看书看得懂,有兴趣,比较合乎儿童心理。真是吃水果忘了拜树头,狗咬吕洞宾呀。


其次,因为如果学习的内容意义太少,教了学了对人生也没什么用,或许反而有害,故〔尽量不要教〕 :尤其是儿歌,有的实在不仅无道理,还无美感。 (无道理,或许还有相当的想象空间,无美感,那就障碍心智了。)又如故事,其实不必看太多,因为如要培养阅读能力,读经的培养效果最好;如要增加他的人生常识,那些常识实无甚大意义。偶尔消遣可以,不要花太多时间,要记得时间即生命,浪费时间,即是浪费生命。读经累了,吃吃点心是可以的,不必急着读故事书。 即使要读比较正经的历史性的书,等经典读多了,直接读史记资治通鉴,岂不把以前读几年的历史书都涵盖了?



第三,如有较具美感或有启发性的儿歌童谣,也是可以介绍大家念念唱唱的,我正想找些来编一册呢。又如有关理解的,尤其是科学自然的,无所谓文学之美,无所谓义理之深,是可以让他自己多看,以开聪明增知识的。至于有关人文智慧方面的启发,一则以读经为要,二则可以让他看些伟人传记,让他及早省悟:有价值的人生不是玩出来的,不是骗出来的,而是从诚恳中来,从奋斗中来。辽宁省有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以前是老师,后来成校长,现在是盘锦市教育局长, 是教育界名人伟人) ,要中学生每人随时要有一本伟人传记在书包里,其意甚善甚深。马来西亚教育家锺积成先生说看课外书,也要看好的读物,叫做〔经典阅读〕是也。 


总之,这些东西,只是引导他,让他自己读,而不必〔教〕 ,所以叫做不用〔教〕






【握天枢以争剥复 出阳明而立中和】


来源:在谦文化


在谦文化秉承“握天枢以争剥复,出阳明而立中和;在谦文化,文化在谦行”之理念,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践、推广读经教育,促进全世界范围内读经教育之发展,襄助季谦先生文礼书院全面建成,建立世界级水准的文化教育系统,使儒家道统大彰于天下为首要目标。旗下机构现有在谦学堂(北京部、墨尔本分部),在谦文化公司,在谦论语读书会。


友情链接